(党委宣传部 讯 兰东宇/文)春潮涌动,一阵清脆的鼓声打破校园的宁静,带着红蓝糯米的草木香,在穿着壮衣学子的银饰叮咚声里,一场关于民族、关于文化、关于团结的“潮起三月三”盛宴缓缓拉开序幕。
3月27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园,学校党委书记陈湘如,党委副书记陈海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麻新桃,副校长黄云奇及各部门教职工代表、党外代表人士、学生代表等千余人参加此次活动,并携手四塘社区党委、丹桥小学等共同开展“潮起三月三”系列活动。

校园内,石榴籽书屋的书香与红石榴文创集市的热闹交相辉映,为这场盛宴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而校外,师生奔赴三百公里外的东兰县,裹着红河水的朝气,将有关民族的记忆溯游融入了乡村振兴基地。

“石榴树,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和谐、幸福的象征。今天,我们在石榴园里启航教育实践基地,就是要让每一位师生牢记: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护祖国的繁荣、边疆的安定、校园的和谐。”活动在学校党委书记陈湘如的致辞中正式拉开帷幕。

学校党委书记陈湘如致辞
校园内,潮语“三月三”、潮韵“三月三”、潮玩“三月三”、潮味“三月三”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让人目不暇接。
醒狮表演的锣鼓声震耳欲聋。一支《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舞蹈轻盈灵动,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壮族水乡。


歌唱表演《壮族敬酒歌》高亢激昂,每一句歌词都饱含着对客人的热情与敬意。

丹桥小学民乐团的乐器表演《天地龙鳞》婉转悠扬,将民族音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国际留学生的歌舞表演《壮乡新韵·歌海茉莉》与四塘社区文艺队的舞蹈表演《广西尼的呀》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观众们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


在民族政策宣讲环节,师生们共同聆听了民族政策的宣讲,深入了解了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

民族技艺传承在红石榴文创集市与石榴籽书屋中如火如荼地进行。书画体验区内,师生们挥毫泼墨,用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描绘出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非遗手作漆扇体验活动区里,师生们亲手制作漆扇,感受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一件件富有创意的文创作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们不仅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长桌宴上,各式各样的民族特色美食琳琅满目,香气扑鼻。美食集市里,师生们亲手制作、品尝美食,共享美食故事,品味家乡味道。

茶艺体验活动中,优雅的茶艺表演让人沉醉其中,清廉元素融入沏茶、奉茶等环节,传递着清正廉洁的价值观。

现场还设置了拔河、背篓抛绣球、投壶、竹竿舞等趣味赛事,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了广西“三月三”的独特风情。竹竿舞的欢快节奏与背篓绣球的精准投掷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着各族师生的勇敢、拼搏与团结精神。


在相思湖校区,开展了“歌海踏浪三月三,石榴花开向未来”民俗文化节,活动设有民俗展演和民俗体验,以文艺展演、民俗体验、校社合作等形式,生动诠释民族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时代内涵。



校园外,师生奔赴东兰,实地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与崇高情怀。红色土地上,韦拔群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前行;壮乡英雄文化园里,历史的印记让人铭记。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更加明白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与意义。
本次活动围绕“话家国”“话非遗”“话民俗”“话风物”“话风华”五个主题开展,展现校地携手共舞、同台竞技、同声讴歌新时代的生动画面,并以“现场+直播+录播”五场微团课形式,带领师生共同擦亮“石榴花开向未来”民族团结教育品牌。
“话家国”活动依托韦拔群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通过详实的史料展示和生动的讲解,带领广大交院师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话非遗”通过近距离触摸东兰铜鼓文化,共同溯铜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感受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话民俗”组织开展“开路先锋十百千”交通安全宣讲、急救技能培训等系列活动,同时解锁看表演、玩竞技、吃美食、逛游园等体验,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风情。

“话风物”通过开展“师-生-地-社”四位一体的民俗汇演直播活动,打造沉浸式直播体验课堂,线上邀约学校广大师生共同感受大同乡信河村的民俗风情。

“话风华”中,邀请学校驻村第一书记现场讲解信河村村史馆,介绍近十年学校帮扶成效。线上,还依托“到梦空间”系统,发布广西“三月三”知识问答、照片、视频征集等系列活动。

一审一校:张丽梅
二审二校:韦曙光
三审三校:韦 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