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2021年全区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
“四梁八柱”源于中国传统建筑结构,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建筑。当前,“四梁八柱”常被隐喻为各领域的改革主体框架,因此,教学团队探索搭建了本课程思政的“四梁八柱”框架。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国家振兴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要求、行业发展的诉求,个人成长的追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养成、价值塑造”为四梁,以“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构件知识、工程中的力学应用、建筑结构设计技能、专注高效合作的团队素养、吃苦耐劳担当奉献、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为八柱,形成了“四梁八柱一中心”的课程思政模式,建立课程思政质量保障体系。使思政和专业同向同行、共培共育,培养以德为先,兼具辩证思维,并能迅速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建筑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优化课程思政供给结构和要素,深挖与“四梁八柱”相关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和“映射点”,从力学中蕴含的哲学辩证思想、中国优秀建筑文化和现代“大基建”入手,引发学生对科学和哲学的思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四梁八柱”精神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2、2022年全区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筑施工图平法识图》
工程造价专业为广西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对接智能建造产业链,培养服务智能建造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建筑施工图平法识图”为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是校级资源库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平法识读和钢筋算量的能力。
课程秉承立德树人核心理念,对接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聚焦专业特色,瞄准预算员岗位能力和德技双修培养要求,以“家国心,钢筋魂”为价值引领,塑造学生具备修身齐家、励志成才、学以报国的家国观,安全至上、诚信立身、责任担当的工程伦理观,精益求精、明辨是非、敢于创新的科学观,确立了培养心怀家国、责任担当、精于技术的土木工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思政目标。
以“三观引领、双线耦合”为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依托真实项目重构教学内容,基于真实工作流程,以四类构件的“读、识、算、扎”为专业技能主线,以“育家国情怀,铸钢筋铁骨,树工匠精神、植科学思维”为四条思政教学主线,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形成思政教学主题,将专业技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潜移默化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校内外“三师”协同,将思政教育入专业、入课堂、入实践、入评价,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
3、2023年全区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筑结构》
该课程是广西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的核心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房屋结构的设计方法,以便更好为喀斯特岩溶地区工程建设中大跨度公共建筑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进一步解决岩溶区域大跨度公共建筑建设中要求技术人员特有的责任心和工匠心的职业素养问题。
喀斯特岩溶地区大跨度公共建筑面临的大幅度沉降特有问题,课程聚焦培养对应工程难题的所特有的“责任心”和“工匠心”,打造“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责任担当精神和“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工匠品质要求,将“责任”和“匠心”始终贯穿于课程体系中,贯穿于解决工程难题中,思政技能通向同行的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依托于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立的丰富的视频、案例、动画、课件和校外基地课程资源,以“大发展”、“大创新”、“大人物”三个课程思政资源包系统塑造“科技解决沉降”的特有责任担当,回到“安得广厦千万间”之问,以“大工程”、“大事件”两个正反面思政资源包展现“结果源于技术”的匠心追求,描绘“风雨不动安如山”之样。
4、2023年全区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BIM建模基础》
《BIM建模基础》是一门面向广西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课,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紧跟“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为适应建筑智慧化转型升级,以新职业"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岗位能力为导向,以世界技能大赛“数字建造”赛项和1+X(BIM)职业技能证书为学习突破方向,全面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课程以“修德励能,科技强国”为思政主线,以真实工程项目、案例为思政元素载体,优化思政内容供给,将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技能成才的家国情怀传递给学生,达到知识传授、技能培育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一门具体示范带动作用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