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联盟公布了2025年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评选结果,我院牵头报送的《职教协同育才 绿智融合兴业——南宁市兴宁区“教育赋能客货邮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成功入选。这不仅是对我校服务乡村振兴、扎根地方办学取得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标志着我校在探索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上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5年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名单
我校昆仑校区地处首府南宁市兴宁区,立足交通、服务区域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宗旨。面对校地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考题,我院作为此次案例主导方,深刻认识到,唯有将交通行业的专业教育资源与城郊乡村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变“输血”为“造血”,才能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兴宁区客货邮融合不深的发展痛点,学校整合市政规划、物流、汽车等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完善“三阶赋能”机制、健全“三位一体”赋能体系,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快速路”。
“三阶赋能”机制,明确要在前端校地共同参与顶层设计,重构三级客货邮融合路线网络,助力规划客货邮三条精品线路,凝心聚力形成“三塘花、五塘米、昆仑药”的“一镇一特”发展格局,共同构建“场站共建降成本、运力共用提效率、数据共享优调度”的“三共机制”,形成“以客带货扩收益、以货补客稳班线”的市场化、可持续运营生态;在中端实现实训基地与产业现场双场景教学,培养在地化人才;在后端通过创业项目反哺产业生态。



打造三塘花、五塘米、昆仑药的“一镇一特”发展格局
“技术研发-人才定制-服务扎根”三位一体赋能体系的构建,强调在技术端学院牵头成立广西乡村振兴交通技术中心;在人才端首创“村级驿站站长”订单班,通过“仿真教学+站点轮岗”培育持证专员;在服务端师生团队驻点开展农技培训。该体系形成“职教赋能-产业造血-乡村共富”的可持续范式。
经过数年的深耕,该项目已结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兴宁区培育156名“兴宁农客”主播,累计输送63名持证客货邮融合站点运营专员,实现村级快递当日达覆盖率100%,物流成本降低32.7%,沿线农家乐及民宿增收30%,农村电商创业项目孵化37个,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探索出了一条高校与乡村共生共荣的新路径,学生的实践能力、家国情怀得到显著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彰显。
学院表示将以此次案例入选为新起点,紧抓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率先探索“低空技术+”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未来学院将推动与相关单位协同,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慧乡村客货邮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精准赋能。

无人机操作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