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 讯 阮兰娟、廖志远/文、图)在“双碳”目标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驱动下,我院携手人民出行(南宁)科技有限公司抢抓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机遇期,立足自身优势,面向交通运输效能、管理效能和安全水平的提升,联合共建了南宁市智慧交通绿色出行大数据服务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资源共享、技术共研、人才共育等方面开展深度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校企双方共建了305平米的工作室与大数据中心,配备价值超2100万元的研发设备,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基地。聚焦新能源基础设施、智能终端装备、大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三大方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积极探索绿色出行新模式,实现了充换电一体化管理、骑行行为智能监管、交通态势实时感知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和用户出行安全。在推动项目研发与技术转化的过程中,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为南宁市乃至广西的绿色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一:南宁市智慧交通绿色出行大数据服务工程研究中心
依托中心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学院将课堂延伸至城市交通治理一线,在多个场景实现技术突破。师生团队参与研发的AI视觉监管系统,成功让试点区域乱停放率骤降60%;创新的充换电一体化平台,使站点利用率提升35%;集成的Deepseek开源模型与自研协同架构,打造了“智能终端+语音交互+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动态安全监测系统,实现骑行路径规划与景点推荐、安全预警的全链条智能交互,用户骑行安全风险降低40%,用户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依托车联电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引入多模态数据融合算法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实时辅助决策,助力南宁市拥堵指数下降15%。这些“黑科技”已逐步应用于南宁大街小巷!由师生与行业企专家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亦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并进一步反哺了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提升了智慧交通领域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图二:充换电一体化平台功能示意图
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技术变革浪潮中,学院锚定智慧交通发展新蓝图,以“人工智能+交通”为核心战略,以打造智慧交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目标,继续携手行业企业围绕三大方向持续发力。一是平台建设:以南宁市电子信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为基础,重点打造中国-东盟交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中心,构建交通数智化综合育人平台;二是场景拓展:以智慧出行为基础,围绕“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物流、智能交通管理、跨境运输数字化”等场景拓展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应用研发,并形成可复制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三是人才升级:联合华为、百度、广西交通设计集团等知名企业,打造协同推进的智慧交通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的成长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培养用智慧力量赋能城市交通变革的“超级毕业生”!
(编辑:陈钰莹 审核:阮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