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三下乡”团队文字/莫小慧)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我院共有8支团队于2023年7月17日至19日前往革命老区——东兰县,开展了意义非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师生沿着党史长河,用双脚寻觅党的光辉历程,让青春为乡村振兴赋予新的能量。
为了深切记录每支团队的实践历程,学院新媒体中心将推出“慧悦行•芯烙印”专栏,旨在通过记录团队的点滴瞬间,回顾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蜕变与收获,以期激励更多的信息学子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此专栏也将引导广大信息学子,透过每个实践团队的成长经历,汲取到对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的深刻理解,心怀国家大义,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德技兼修、肩负时代使命的时代新人。
本专栏的第二期,让我们一起回顾我院“访红色遗址遗迹,展革命历史画卷” 党史学习实践团的精彩实践历程!
“访红色遗址遗迹,展革命历史画卷” 党史学习实践团是由我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学生第二党支部教师党员、学生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团队结合学院“三慧三环”文化品牌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第一党支部“慧悦同行”党建品牌效应,将党建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依托老革命区——东兰县开展“慧悦同行”品牌系列之“慧志悦行”,将学习党史与办民办实事相结合,加强实践育人,落实使命担当。
传承农耕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带着对农田的敬畏之情,团队与村民并肩作战收割稻谷,深切为民办实事。烈日下,缕缕阳光洒在金黄的稻田上,团队师生在劳作中感受了丰收的喜悦。农耕文化蕴含着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等精神基因,构成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义。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升华,无论何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聆听红色故事,传承历史荣光带着对党史的深切向往,团队走访了当地老党员、驻村第一书记,倾听他们讲述老一辈党员和新时代青年党员的红色故事。团队师生被深深感染,感受到每个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团队成员坚定的表示自己会努力成长成才,捧着接力棒,实际行动来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肩负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复兴的历史重任。


深入革命遗址,阅览党史画卷,带着对先烈的崇高敬意,团队师生走访了革命先辈韦拔群在广西传播革命火种的旧址——列宁岩。走进当年的峥嵘岁月,列宁岩洞内,两组12排竹制桌椅按当年讲习所原样的整齐摆放着,正前方是昔日的讲台和教员的宿舍,教员宿舍门口挂着“快乐事业 莫如革命”。1925年,革命先辈韦拔群就是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创办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马列主义,培养农民运动骨干。
团队师生在这里深切感受溶洞里的血与火,倾听列宁岩里的红色回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曾经在这里培育的革命火种撒向了右江大地,渐成燎原之势。在踏寻革命先烈足迹中,团队师生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弘扬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感悟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谈及此次活动的所学所获,团队队长吴华说道,“在这三天里,我们走进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学习基层干部如何深入人民群众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走进老党员的红色故事,学习优良传统的革命精神;我们走进田间地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自找苦吃'的精神;我们走进红色故里,学习忧国为民、追求真理、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韦拔群精神。”
“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时的气息,不管是乡间,还是红色遗址遗迹,都存留着先辈们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痕迹,蕴含着丰厚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学生预备党员,我认为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作为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永久动力。”

(编辑/罗晓琳责编/莫小慧审核/阮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