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讯)路桥工程学院道桥技术教师创新团队教师党支部现有党员17人,支委4人,其中博士3人、高级职称9人、自治区级“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高层次人才占比80%,支委均为行业领军人或专业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匠心育人、科创报国的党员先锋队伍,培育了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2名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名国家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名师,1名广西优秀教师、1名广西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
支部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及优势专业特点,在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中,以支部“领路人”党建品牌为载体,探索形成“三阶递进、逐层进阶”建设模式,通过实施“夯实路基—硬化路面—通达路网”三阶段成长路径,实现“筑牢奉献意识—锤炼服务能力—形成示范引领”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化效益。
图1 支部“三阶递进、逐层进阶”党支部工作法
(1)夯实“路”基,筑牢奉献意识
夯实“路”基阶段:教工第一党支部对标新时代党建双创样板支部“七个有力”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实施“导学做评”师德建设实践创新,通过“名师领航树理想”“两路精神育文化”“全员育人强意识”“师德考评建机制”等做法,将支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交融渗透,实现党建工作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在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充分利用“交通大讲堂”学习载体,立足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等三个维度,实现党员教育与培训常态化,激发党员奋发作为,积极奉献。党支部荣获学校样板支部,连续5年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自治区级“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1名党员荣获厅级优秀共产党员,12人次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称号,支部党员的敬业精神、奉献意识进一步彰显。
(2)硬化“路”面,锤炼服务能力
硬化“路”面阶段:发挥教师党员“高职称、高学历、高技术”的优势,组建李文勇博士后工作室、张文劳模工作室等“领路人”工作室,结合教师专长,为每个党员教师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量身定制、因人施策,激发大家主动承担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技术服务等重大任务。支部党员、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领军人才李文勇校长,以身作则、以老带新,带出了一支党性强、业务精的技术服务团队,先后承担了9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关键性的技术咨询和指导,为交通建设贡献了交院智慧和标准。近3年,支部党员牵头打造了向海经济、西部陆海新通道、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类核心科研平台,获省部级科技研发中心2个、市厅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建设汪旭光院士工作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高水平人才协同创新中心2个,拥有广西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交通特色创新实践基地2个,形成“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三链协同的科创基地群。教师获广西科学技术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等其他成果37项,参与编制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10余项,年均签署20多个技术服务合同,年均到账金额400万元,支部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3)通达“路”网,形成示范引领
通达“路”网阶段:教工第一党支部围绕“领路人”党建品牌,组建“人才培养领路人”“思政教育领路人”“技术服务领路人”等党小组,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项目,形成“点—线—面”结合立体化发展的“领路人”网格。在人才培养方面,支部瞄准道路桥梁专业聚焦服务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将“双高计划”建设内容与“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紧密结合,构建智慧公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推进1+X证书试点,不断提高“课证赛岗”一体化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5年来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近3年,支部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先后获国家级技能大赛荣誉(含“互联网+”等大赛)7项、省部级荣誉119项,毕业生中涌现出了荣获全国交通系统劳模、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公路交通优质工程李春奖、广西优质工程奖、自治区政府主席奖等诸多优秀毕业生,奋战广西交通强国建设事业。